發布時間:2022-05-20 18:02:00
近年來,隨著文旅產業的深度發展,特別是疫情的逐漸好轉,發展夜間經濟成為各地政府提振旅游消費的重要舉措,也日益成為文旅行業的共識,無論是特色小鎮、鄉村旅游、森林公園、城市街區、主題公園、還是旅游觀光型景區與旅游目的地型景區,都掀起了打造夜間經濟的新熱潮。
沉浸式夜游項目的出現,刷新了人們對夜游的認知,區別于傳統燈光設備的乏味堆砌,它借助于大量的“科技媒體”手段,在表達具體的內容上,引入了更加多元的科技形式,沉浸式旅游形式通過對場地規劃分析、人群的定位、以故事內容或植入品牌IP形象、規劃游覽體驗路徑、把控夜間基礎照明與藝術照明之間的情景營造、互動體驗環節的搭配方式,打造一個極具體驗感的文旅產品。
沉浸式夜游,一定是脫離標準化的獨特存在形式,想要長久吸引游客,就要“非標定制”:依據景區本身條件,例如一座古建、一條河流、一片森林、一條隧道、一個溶洞等,沉浸式夜游要做的不是改變它,而是依據現有的資源去量身定制屬于這個景區的文化內容,運用聲、光、影、水、霧、煙以及全息影像、互動設備等技術手段,可以讓觀眾在氛圍的帶動下,跟隨劇情發展沉浸其中達到一種忘我狀態,從而形成全身心的融入。
沉浸式夜游景觀空間是虛擬和真實場景空間的組合,具有強大的可塑性和延展性。目前,我國的夜游景觀在設計和文化內容挖掘方面不夠創新,文化經驗薄弱。因此,在夜游景觀的創建中,需要加強團隊設計人才的跨領域,跨專業的整合。以取得更好的成功。